99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安全工作计划 >

冬季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柏鸿

冬季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篇1)

一、安全教育工作 本资料来源于 报告总结计划规划

1、制度建设和队伍培训工作:认真做好15项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完善现有的教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好师生的交通、食品卫生、消防、大型活动等各项安全工作。要求各主校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和能力,有效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继续做好各主校安全员和班级安全委员的培训工作,安全委员统一佩带标识。

2、做好“安全教育活动月”工作:四月份,各村小要开展好以“学习‘两法一例’,争做懂法守法小公民”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月活动。组织各主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认真开展好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走路、文明骑车、文明乘车。

3、开展好宣传大检查工作:本学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三次以上大型的安全大检查和抽查,各主校要配备必要的一定数的消防器材,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安全检查不留盲点和死角。

4、做好安全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实现课时、教材、教师三落实,要认真开展“一日常规教育”即利用学生上下学前的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计划请民警周景峰同志为全校学生上二节大型法制教育课,并将其作为一项安全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5、做好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积极做好学生乘车摸底调查工作,要掌握乘车学生数、乘车路线、所乘车辆,建立乘车学生档案,实行实名制管理,充分调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乘车协议签订工作,严禁学生乘坐“三无”车辆,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二、综合治理工作

1、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犯罪为耻”为主题开展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做好“两法一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开展“崇尚科学,抵制邪教”活动,组织“争做守法小主人”征文评选活动,各校要通过报告会、参观、板报、广播、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的宣传和教育,继续办好校园法制报。

2、强化帮教转化工作:各主校要建立违纪学生档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贴近学生、关爱学生,让每一位违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温暖,中心校将对帮教转化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冬季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篇2)

一、 目标要求:

本学期学校安全工作计划的目标要求是:认真贯彻省、市、镇三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努力杜绝一切因学校工作失误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消除学校的安全隐患,使教师有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环境,学生有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环境。

二、 工作要点:

1.教育教学安全工作计划:

⑴各科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积极 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加强心理辅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⑵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各班都要周密考虑,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管理。各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来,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⑶加强对各班各室的用电管理,不准私拉电线,乱接开关。

⑷体育课及其它室外游戏,教师应全程监督学生的活动。活动量较大的要向学生讲清要求,问清学生能否参加,不得勉强。

2.交通安全工作计划:

⑴各班主任应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每天晨会的必讲内容,要教育步行、的同学靠右行、靠边行,杜绝学生骑车上学。

⑵配合交警中队做好对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确需乘车的学生要加强等车及坐车时的安全教育。

⑶值日教师要加强责任心,等学生全部离校后方可回家。

⑷加强门卫的工作责任,校门口不得乱停车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外来人员进校要办理登记手续。

3.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学校无食堂、小卖部。):

⑴学生饮水自带。⑵教育学生喝烧开的水,并要防止烫伤。

4.校产校舍安全:

⑴定期组织校舍安全检查,一学期不少于两次,特殊天气随时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汇报排除。

⑵每个教师都应确立主人翁的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关心校产校舍及其它设施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总务处。

⑶加强保卫工作,防盗防火。

5.教学设施安全工作计划:

⑴电器、教具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按规定接插线,插线前应检查电线绝缘皮是否完好,禁止乱拉电线。

⑵体育器械在使用前体育教师或活动课辅导教师要先认真检查一遍,确定完好后方可组织学生使用,使用时教师不得离开现场,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加强保护,防范事故的发生。

⑶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上下楼梯靠右轻走,严禁在楼道、走廊里奔跑追逐。

⑷加强对实验室、电脑房等特殊场所的管理,按规定操作。

冬季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篇3)

校车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车管理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确定在全市中小学启动实施“平安校车”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任务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是“平安校车”工程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本地的校车安全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负直接责任。要建立教育、交通、安监、公安、财政、物价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平安校车”工程实施。

(二)属地管理,以县为主。实施“平安校车”工程,按照学校驻地所属行政区划,实行“以县为主”管理,县(区)级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平安校车”工程的组织实施和运营管理。

(三)市场运作,财政补贴。要结合县(区)实际情况,由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以适当形式予以补助。

(四)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要根据城乡学生乘车需求,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在服务半径大、乘车人数多的学校和地区实施,并逐步在辖区内全面推开、不断完善。

三、实施要求

(一)总体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办学形式和城乡地理差别,建立专用标准校车(中小学生)为主、公交专班服务(初中以上学生)为辅的“平安校车”运营网络,实现所有运营校车达到国家有关安全标准,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财政扶持、学生适度承担”的模式,保障有乘车需求的所有中小学生都能享受安全、便捷、廉价、优质的校车服务。

(二)实施步骤。

1.调研摸底。以县(区)为单位,对所辖行政区划内所有中小学校的位置布局、需乘车人数、家庭住址等进行调查统计,经县(区)政府确认后,报市教育局。

2.科学规划。各县(区)在对调查摸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总体规划,初步确定需配备校车数量、校车类型(采购专用校车或增设公交专班)、运营线路及费用分担等具体措施,分年度实施计划。各县(区)政府须于12年5月底前制定《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规划方案》并报市备案。

3.试点运营。各县(区)根据《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规划方案》,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试点范围和运营线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宣传培训,加快推动实施,确保所有县(区)12年8月底前试点运营,年底前完成辖区内规划任务的50%。

4.全面实施。各县(区)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平安校车”工程试运营阶段的监管,在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按照规划实现全面覆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全市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由市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在市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协助下,由县(区)政府具体负责本辖区工程的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推进。

教育部门:负责对所属中小学乘车需求、位置布局的调查摸底,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工程规划、制定学生乘车安全守则,组织学校开展乘车安全教育,与运营单位做好学生交接,做好对运营单位接送学生车辆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价,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财政补助标准及管理办法等工作。

交通部门:负责合理规划校车采购配置和运行线路,强化对校车驾驶员、跟车安保员的审查、培训及管理,依法打击接送学生非法运营行为。

公安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校车安全技术检验、校车驾驶人审验及安全教育,办理校车登记和驾驶人准许驾驶校车签注,加强校车路面运行监管,查处校车及驾驶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照管理职责和权限,做好校园门口及其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排查、设置与维护工作。建立校车户籍化管理档案和校车及驾驶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与抄告制度。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校车财政补助、税费优惠减免等政策,落实补助资金,会同教育部门管理拨付。

物价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校车纳入城市公交车票价管理,实行低票价,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学生乘坐校车票价。

安监部门:负责将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范围,列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评的主要内容。

税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给予校车运营单位相应的政策扶持。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行资格许可和实验室资格认定,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进行监督。

冬季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篇4)

一、前言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如何服务于企业造福于社会,是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教育部于10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通过改革和完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来培养拥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为各高校实现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指明方向。

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于11年被批准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先后与林德叉车(中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丰泰国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企业签订了“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协议,开启了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13年联合林德叉车(中国)有限公司申报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得了批准,成为我校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由于“卓越计划”在前期的实施过程中,对管理机制上一些问题考虑不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过一些问题,影响了计划的实施效果。如:卓越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异不大、企业持续联合培养的动力不足、学生企业实习散漫等。本文总结了目前本校车辆工程“卓越计划”管理机制的主要问题,结合卓越工程培养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出管理机制的具体改进完善措施,为其他专业或地方院校卓越计划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二、目前车辆工程卓越计划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调研以及对10级和11级车辆工程“卓越计划”实施的效果研究,其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表现在培养质量监控不严、企业联合培养续航动力不足以及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化等。

1.校企联合培养质量。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是“卓越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方面,学校对专业教师有学历、年龄等多重限制,使得有企业背景的人员很难走进高校,导致现有专业教师多数是沿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路线,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不足;学校聘请的企业导师参与教学的比重偏小,造成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偏差。实践教学方面,由于校企联合培养质量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并且企业和学校担心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学生实多停留在观摩阶段,实际动手的机会较少,实践内容流于形式,不够深入;个别岗位要求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也仅停留于体验阶段,与实践操作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卓越计划”的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与适应我国科技和工业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2.企业联合培养续航能力。作为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一方,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基础。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管理激励制度和合作方式,现有校企联合培养的续航动力不足,企业参与“卓越计划”人才联合培养的程度不深,覆盖面不广。企业导师参与的程度不深、积极性不高,与高校联合培养大多是短期合作有关系,同时,企业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意愿并不强烈,这对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工作是不利的,亟待从管理机制上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加深校企合作程度。

3.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安全、有效和顺利完成实习的保障。目前企业实践中学生食宿管理、实习岗位和实习薪酬等没有形成系统、规范和统一的文件,产生如下的问题:(1)学校和企业不能统一管理标准,出现不同企业实习标准差别较大、学生实习岗位和实习薪酬差别较大的问题;(2)学生的食宿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安排,易存在安全隐患;(3)学生约束力较小,易引起实习管理的混乱。

三、改进措施与对策

针对前期校企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围绕学生培养目标,从质量监控、企业动力、学生约束等改善和建立管理制度。

1.质量保证。建立“卓越计划”的教育评估体系,校内部评估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科学地评价“卓越计划”教育质量。建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检查评估指标体系,制定车辆工程“卓越计划”学生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强化“卓越计划”学生的选拔、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推进“卓越计划”管理的规范化。

企业的实习质量监控方式:(1)“卓越计划”管理人员以及学校的班主任每半个月到学生实习企业进行实习巡视;(2)学生每两周向校内班主任汇报企业实习效果与学习成果;(3)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要及时填写《实习周记》、《专业实践报告》等内容。

校企联合质量监控持续改进机制:(1)通过企业与行业的参与,对车辆工程“卓越计划”学生的选拔、培养以及学位授予等环节进行持续改进;(2)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质量管理循环,严格控制“职责与权限、培养方案与大纲编制、招生录取与管理、教学与管理人员、教学和训练的实施、质量记录控制、检查与评估、纠正与预防措施”等质量要素,不断提高“卓越计划”人才的培养质量。

2.企业动力。校企联合培养可以有效弥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师资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校企联合培养的续航能力:(1)建立校企联合会,邀请参与联合培养的企业参加,实现人才和科研等资源的共享;(2)建立校企联合科研机构,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实现双赢;(3)实施双师制,选聘的企业导师协同校内老师参与“卓越计划”人才的选拔、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等全部过程,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政策,激发企业导师的积极性。

3.实习管理制度。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制度制定不仅要科学,而且要合理。校企双方要根据实习特点和实习时间长短共同制定。一方面保障学生实习的效果和安全,另一方面又不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带来影响。短期实习校内指导老师要全程跟踪,全程负责。对于长期实习,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制定管理制度:(1)企业实习实践中学生食宿管理、实习岗位安排和实习薪酬方案;(2)学生实习日常作息时间制度;(3)学生请假制度和监管制度;(4)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的实习学生管理机构。

从后期改善及在车辆工程专业11级和12级“卓越计划”学生实施情况来看,实施效果还是比较理想,虽然有些问题不能立竿见影得到解决,但是只要在管理制度上不断改进完善,“卓越计划”的培养和实施效果就会得到保障。

四、结束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推进、实施和完善,并非在短时期内就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卓越工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方法和规律,保证“卓越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冬季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篇5)

一、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人流增多,人车混杂。近几年来高校人数和车辆迅速增加对高校交通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校扩招以来,高校人数迅速增加,截止12年据教育部《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统计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已达到近7480多万人,相比1999的在校学生数增加了120倍。同时,随着高校对外开放的程度提升,高校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多,来往人员频繁,人员的增加必然增加车辆的使用,而面对庞大的交通量校园内的交通设施的发展却相对缓慢,因而校园内经常发生交通阻塞也就司空见惯了,特别是上下学高峰期,道路拥挤不堪,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校园交通管理水平底下。高校内日益凸显的人、车、路三者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校园交通管理水平低。一方面,一直以来,高校交通安全管理就处于学校管理的边缘,大部分安保工作集中在行政楼、教学区以及教职工和学生宿舍等地而针对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校园内交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和管理人员对校园内交通的监督不到位,使得校园内交通出现混乱的状况。另外,许多高校校园内道路规划存在缺陷特别是老校区,由于当初建校是没充分考虑,使得校园内道路狭窄崎岖,随着高校的发展人流与车流的增加,原有的校园道路规划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加之校园内交通标识、标志少,不明确,甚至有些高校没有交通标志牌,或者有标志牌却无人管理等现象。总之,校园交通管理显得杂乱而无章法。

(三)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从最近几年发生在校园内的交通事故不难看出,高校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由于交通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在校外,而校园内交通事故相对较少,容易造成大部分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产生误区,即即便是不遵循交通规则校园内不会发生交通安生事故。因此,在高校内乱停车辆、随意行驶以及乱走路等现象随处可见。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候也很少提到校园交通安全,由此可见,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校园交通安全在法律上存在盲区。目前,我国关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全国性立法处于基本空白状态,12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彻底回应了当下校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但其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校车,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明显排除了高校校车及校园交通适用《条例》的可能,虽然部分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高校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或《规定》,但是高校校园制定的《办法》或《规定》不具有普适性,仅适用于本校校园,也缺乏权威性。对于规范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完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校园交通如同是校园的神经网络,它不仅承载着方便校园内交通和沟通校园各功能区的使命,也是校内师生交流、生活的拓展空间。上述校园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影响到校园内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更威胁到校园内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就显得刻不容缓。

二、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治理措施

(一)交通需求管理

关于校园交通的需求管理,其目的是降低校园交通的需求,保证交通需求小于交通供给。通过一定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需求,同时提倡其他方式减少停车面积以缓解校园交通压力,改善校园交通拥堵的现状,确保校园宁静。

1、鼓励步行的策略

学校应鼓励和提倡学生步行,对于积极参与步行策略的学生给予精神奖励。一方面减少了学生自行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空间,减少了校内停车面积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必要的机动车辆增加了停放面积。这样的做法为控制交通需求起到重要作用。

2、机动车控制策略

(1)校外机动车采用通行证和收费策略。对机动车采用通行证策略,有通行证的车方能进入学校。此外,对于进入学校的外来车辆进行停车收费策略,停车收费按小时计算,如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等高校就采用上述两种策略以控制外来车辆的进入。这样既能有效减少个体停车的时间,又能使校园车位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车的需求。

(2)校内机动车采用收费策略。对于教职员工的机动车仍然采用收费策略,停车按小时收费,通过提高教职员工的通行成本,以降低其大量使用机动车的比率。同时应鼓励老师在上下班时间乘坐校车,减少来自学校内部的交通需求。这样既能减少教职员工的通行费用,增加学校机动车停车场的面积,又能为外来车辆提供更多的停车空间,降低校园交通需求。

(3)鼓励共同乘车策略。对于目的地相同或路线大体一致的教职工,可鼓励他们采用合乘一辆汽车往返校园的策略。教职员工可以约定时间在具体的地点等候,然后一同往返。这不仅减少了个体机动车的数量,降低了教职员工出行的交通成本,降低了车位需求,同时还增进了教职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二)加强校园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人车流多、道路狭窄以及路况不熟等客观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增强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对防治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校园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或者交通组织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向全校教职员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安全宣传月、道路交通安全建议征集、交通安全管理岗位体验等方式提高大家对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的关注程度,潜移默化的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的行为之中,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对在校园内不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例如在机动车道上追逐打闹,或者进行体育或其他娱乐活动的行为要积极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让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失去扩散的土壤。

2、定期对校园内车辆驾驶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驾驶能力和安全意识,敦促他们在校园内文明行车,按规定车,定期对其所驾驶的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车况的安全,时刻保持校园交通安全的警惕性和责任感。定期对校园交通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与教育。校园交通管理处于校园管理的边缘地带,校园交通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业务能力也相对较低,而交通管理人员对校园交通保持顺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对校园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校园交通系统

由于很多高校特别是老校区在期初建设的时候只对教学楼、行政办公楼以及教职工和学生宿舍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对校园内交通设施建设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后来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校园内人、车、路的矛盾就越显突出。因而,完善校园内交通基础建设和合理规划校园交通系统也就迫在眉睫。

1、大学校园中,由于自行车经济实用的性质,被众多大学生作为校园交通的首选通行工具,大学校园中的自行车数量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校园中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因而校园交通规划中,必须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三个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在这里可借鉴城市交通设计的手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人车共处”设计手法。“人车共处”是基于一种人、车、环境和谐的氛围,要同时满足车行便捷和人行安全两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对路面进行区域划分,像城市交通设计中,有专用的公交车道、人行道、货车道等。“人车共处”的好处是确保机动车、非机动、行人等各自出行的需求,不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模式,真正实现了以上三元素的和谐并存。此外,根据校园交通的特殊性,还可采用“步行者优先”设计手法,是指在人车共存的情况下,对机动车辆进行限制,让行人先通行。这种形式适用于校园的特殊功能区,比如学生住宿区,在学生住宿区经常会有机动车出入,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出入,对其限制又有别于“人车共处”的设计理念。

2、在进行校园交通系统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校园内交通的特殊性。上下课是人流和车流的高峰时期,而且人流、车流的流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流向单一性。通常,高校校园的学生生活区设在教学区的左、右侧或后部,而不是前部,学生是从教学区的左、右侧或后部进出。在短时间内,由几千学生乃至万余名学生形成的集中人流,每天有4至6次往返于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可见,做好集中人流的疏导是很重要的,在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最好设置多条通道,以分散人流,保证安全。以清华大学为例,在校内主要干道交叉口,每天上下班(学)时间自行车的交通流量,每分钟已超过100辆,路面上十分拥挤、不安全。这是1994年的统计,随着高校的扩招,目前的情况更为严重。

在校园交通组织规划中还应考虑另一个重要的机动车群体,即生活和后勤的货运车辆,这是校园交通组织规划中不能排除的因素。应单独为生活、后勤的货运车辆开设出入口,出入口的选择最好是人流量和车流量少的那一侧。此外,货运车辆的进出路线应尽量避开教学中心区和学生生活区。

3、完善校园内交通标识。很多校园内交通标识、标志少,不明确,有些高校甚至没有交通标志牌,因此要完善校园交通标示、减速带、警示灯等,规范机动车辆的行驶路线达到交通无盲区。维护校园交通道路特别是路况不佳的老校区,根据现有情况提出整改方案,补休路面和基础设施,使路面无大坑洼现象满足校园交通安全的需要。

(四)建立健全校园交通安全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提升校园交通管理水平对保障校园交通安全,维护校园交通顺畅有着重要的作用。

1、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对主体进行校园交通安全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完善校园交通安全制度,认真落实校园交通管理责任制,做到奖罚分明和谁管理谁负责。此外要引进现代交通高科技设备,时时对校园交通进行监控和管理。例如引进门禁系统统计进出校园车辆,控制校园内车辆的数量防治因进校车辆过多而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安装电子监视设备,对校园交通进行远程监控等。

2、全校统筹合理安排上下课时间,分散交通人流高峰。由于高校内的上下课时间比较集中,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人流与车流,无疑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全校可以分时分段安排上课和下课,使上下课时间有序错开,避免大量人流拥堵道路,实现人流高峰在时间上的分流,因此,合理分配人流是解决校园交通安全的最优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在一些干道上设置相应的标志以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通行达到空间上的分流。

三、结束语

高校校园是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智力宝库,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本,然而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却时刻威胁着校园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升入调查要就排查影响本校存在的校园交通隐患,切实提高校园交通安全。

4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