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模板五篇

| 小姚2

美丽乡村建设要依照村庄规划,按照“聚落保存、老屋再生、闲置空间再利用”要求,从实际出发,从解决最迫切、最基本的环境问题入手,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留乡土元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围绕株洲市"一廊十镇百村"美丽乡村示范工程总体安排部署,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升级版",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打造村村宜居宜业、户户文明和谐、人人共建共享的农民幸福家园。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区级加强支持和指导,以白关镇为责任主体整体谋划,以村为实施主体具体推进,充分发挥各部门协调联动作用,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建美丽家园。

(二)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量力而为、分批实施的思路,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白关镇示范片区为核心,以京关大道、云芷路、渌芷路沿线为轴线,以2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为载体,形成"多点布局、串点成线、联点成片"的美丽乡村空间布局。

(三)因地制宜,分类创建。坚持点面结合、远近结合、难易结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重点突破。不搞大拆大建,依托乡村现有的产业优势、人文资源、生态景观,分类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村、重点村、特色村。

(四)统筹兼顾,彰显特色。围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抓好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民风淳化、历史遗存与文化保护开发等各项建设。坚持生态优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彰显地域文化风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20__-2020年,围绕市级明确的10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之一--白关镇,以京关大道、云芷路、渌芷路沿线为轴线,建设1个"宜居宜业、精致精美、共建共享"的示范美丽片区。美丽乡村创建,即开展三个"一批"的美丽乡村创建,对已经创建成功的一批美丽乡村,进一步巩固提升,形成更大亮点;

对正在创建的一批美丽乡村,按照新理念、新要求、新标准加快推进;

对仍未启动建设的一批乡村,20__年全部启动前期工作。20__-20__年,完成省级示范村卦石村、市级重点村楠木山村、区级特色村东山村、白关村的示范创建,并于20__年按照"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要求,全面铺开其他16个村的创建(城市外延将覆盖的行政村不列为创建对象),力争通过3年的创建,到2020年80%的村庄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四、创建步骤

1、创建条件及范围。根据市明确的创建条件,美丽乡村:城镇规划区外(现状行政村所辖绝大部分居住点位于城镇规划区外)的行政村,城市外延将覆盖的行政村不列为创建对象。主要集中于白关镇20个村。

2、提出创建申请。每年年初,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村选村定点专题走访和调研,对照要求确定当年分类创建村名单,组织白关镇和创建村认真填写《芦淞区美丽乡村分类创建申请表》,通过书面形式提出分类创建申请报告。

3、排定创建项目。各创建村对照创建标准,结合各村实际,邀请设计单位精心编制村庄规划,排定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具体建设项目,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投资金额、完成时间。具体建设项目的确定上,协调有农业项目的市、区各单位、各部门,对创建村进行项目倾斜。

4、抓好统筹协调。坚持"区主导、镇负责、村落实"的建设模式,按任务要求推进创建工作。20__--2020年,每年4月前,由镇及各创建村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工作计划。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工作工作计划,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促进创建村工作协调稳步推进。7月份,对创建村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半年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形成文字材料。12月底前,美丽乡村年度建设工作收尾,总结年度工作,接受省、市、区验收和考核。

五、建设内容

(一)提升镇村建设品质,实现"布局美"。

1.发展示范乡镇。以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白关镇为核心,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按照"科学定位、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的原则,依托特色产业、区位优势、生态资源,培育成集服饰特色、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镇。加快完善水、电、路网及供气、通讯、排水、污水垃圾处理、居民休闲、旅游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环卫管理一体化。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城建局、区发改局、规划芦淞分局、环保芦淞分局、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国土芦淞分局、区农村工作局、区商粮局、区经科信局、区文体旅局)。

2.优化村庄规划。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村庄整理的方式,引导和推动农村居民向集中居住点集聚。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专业规划相衔接,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深入农户实地调查,充分征求意见,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编制或科学优化村庄规划,实现功能布局合理、安全、宜居、美观、和谐,确保规划符合农村实际。(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规划芦淞分局、国土芦淞分局、区发改局)

3.加快中心村及"小微村落"建设。以村庄布点规划为依据,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农村社区化为方向,培育和新建中心村。依托土地整治、现代农庄群、服饰产业等项目的实施,着重打造3--5个中心村,做好示范、引领。推广"小微村落",以50-100户农户或者2-3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力争在每个省示范村创建2个以上示范"小微村落",以此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渐次铺开,扩面提升。充分考虑融入文化因子,强化景观设计,突出民宅风貌,努力做到"一村一韵,一步一景,一户一策"。(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区城建局、规划芦淞分局、环保芦淞分局、区发改局、国土芦淞分局、区商粮局、区国投集团)

(二)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美"。

4.发展特色农业。鼓励探索和重点支持土地流转整村推进试点,促进土地向特色农业集中,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导经营主体培育打造白关丝瓜、田心水果、白关花卉等地域优质农产品品牌;

探索发展"四新经济",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

5.繁荣乡村休闲游。依托京姚慢城开发,打造龙头产品、特色板块、特色线路。鼓励农户将住房改造为特色民舍、家庭旅馆,提供短住、长住等灵活方式,重点培育华亿庄园、汉唐周庄等农业休闲示范园。沿京关大道、云芷线、芷渌路三线,呈"u"字型规划布局18个现代农庄群,打造"三线十八庄""一庄一特色"、"庄庄有情怀"(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国土芦淞分局、规划芦淞分局、区文体旅局)。

6.壮大集体经济。充分运用省、市、区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引导各地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本。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土地经营、实体带动、服务创收和资本运作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村成立土地合作社和现代公司组织,积极探索推进村企一体化建设。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可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20年,所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村级经济从"等靠要"的输血角色向自我发展的造血角色转变。(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区财政局、国土芦淞分局、新芦淞集团)

(三)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实现"环境美"。

7.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同治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问题,完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长效机制,加快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抓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加大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化肥农药、农村河沟污染整治工作力度,确保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100%。探索建立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筹资方式,落实相应人员、职责、经费和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城建局、环保芦淞分局、区城管局、区卫计局、区农村工作局、区两型办)

8.美化农村生态环境。禁止非法挖山、填水、砍树、改地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实施山、水、林、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行综合治理、整体保护,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河长制",有序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山塘清淤和路旁、村旁、宅旁沟渠净化工作。以绿色通道、绿色村庄(社区)等创建为抓手,加快城乡绿化步伐,发动和引导群众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区城管局、芦淞环保分局、区两型办、区发改局)

(四)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实现"生活美"。

9.构建便捷交通网络。加快京关大道、云芷路提质改造工程,有效改善沿线村庄的交通区位。加快村组道路提质改造建设,稳步推进乡村主干道改造,支持农户硬化通户便道,互联互通,全面完成计划村内道路硬化。鼓励铺设标准化沥青路面,建设特色旅游步行小道,逐步规范设置道路安全设施、交通标志,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地,科学规划公共停车场(泊位)。(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城建局、区财政局)

10.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健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优化空间布局,规范管线走向、敷设方式等。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大京自来水厂功能,积极推进水网并网,实现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0%以上,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扩容增效,确保生产生活供电足量、平稳、安全。(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城建局、区农村工作局、区经科信局、区发改局、区国投公司)

(五)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实现"风尚美"。

11.保护和弘扬乡村文化。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挖掘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修缮古桥、古道、古井、古塔、古庙、古祠堂等文化遗迹,弘扬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技艺等特色民俗文化,利用乡村景观,留住美丽乡愁。大力弘扬传统道德观念,鼓励制定村规民约,传承良好家风。(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文体旅游局)

12.培养文明乡村风气。利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推动完善村规民约,收集整理家规家训,引导农村群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融洽村社邻里关系,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着力整治"人情风"等农村不良社会风气,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文明餐桌、文明办酒、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活动,加大对农村黄赌毒、黑恶势力、邪教组织和宗教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委宣传部、董家段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610办、区民宗办)

13.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土地整治、村庄撤并,探索新型农村村民自治组织设置模式,努力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加强农村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积极开展"平安社区(村)"、"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切实提升基层平安创建水平,有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民政局)

1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引导卫生室、文化站、金融服务网点等向中心村布局。加快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村综合服务中心,与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相结合,探索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实行"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卫计局、区文体旅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教育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主导、镇负责、村实施"的方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联系办好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村、特色村,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农村工作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指导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国土芦淞分局落实有关政策,在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上向美丽乡村项目倾斜。区发改局优先支持美丽乡村创建村的项目建设。规划芦淞分局加强对乡村规划的指导和监督。区城建局、区经科信局等部门加大对美丽乡村村庄路网、电网、宽带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环保芦淞分局、区城管局等部门组织落实好美丽乡村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措施。区财政局、区文体旅局、区商粮局等部门加大对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的培育与扶持力度,指导美丽乡村加强建后运营管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卫计局、区人社局等部门加强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等部门加强对乡村自治、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

(二)构建众投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示范带动、以奖代补、群众参与、整合资金"的投入模式,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区财政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后盾单位加强对口帮扶力度,整合区直各部门力量,调动各方资源,运用市场运作的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三)健全推进机制。建立"区主导、镇负责、村实施"三级联动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根据市级规划和标准,制定实施计划,铺排落实建设项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白关镇具体组织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各村要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制定好村庄建设规划,逐项抓好建设项目落实,组织农民群众群策群力建设自己美好家园,重点抓好省级示范村、市级重点村的创建。

(四)强化考核评比。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分类创建和考评,严格执行《芦淞区美丽乡村创建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月督查、季复核、年验收"评价机制,对创建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同时,积极争取省级、市级美丽乡村获得授牌,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贯彻落实党的__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福建省《20__年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评分表》,结合我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工作计划。

一、村基本情况

大陂村位于鸾凤乡西南部属城郊,距县城千公里,全村划为17个自然村,分成15个村民小组,共有566户2259人,全村占地面积2.63万亩,山林面积2.2万亩,耕地面积3095亩,全村有党员55名,沿线有十几家企业,其中圣农养鸡场7座(在建2座),种鸡场2座,魅力的风景区白云峰座落在我村,全市最大的变电站南平(光泽)鼎盛变电站建在我村,大陂村桥头系我县自来水重点保护区,我村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好,是兴办企业的好地方。

二、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原则

(一)统筹发展。统筹推进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自然生态保护、乡村经济社会等方面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宜居水平。

(二)因地制宜。依照村庄规划,按照“聚落保存、老屋再生、闲置空间再利用”要求,从实际出发,从解决最迫切、最基本的环境问题入手,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留乡土元素,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体现农家风情,打造美丽乡村新标杆。

(三)生态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田园风光与自然山水等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力度,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四)以人为本。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群众意愿,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享幸福家园,提升幸福感。

三、创建目标任务

作为“美丽乡村”,我乡将其作为品牌来重点打造,坚决做到立足长远,明确目标,大陂村今年主要实施有以下项目:村庄环境整治、污水垃圾整治、房屋立面改造、拆除乱搭乱建,项目计划总投资7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领导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按照实施工作计划加快完成以每月25日为时间节点编制的进度计划安排表,以便扎实有效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实施工作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动员、迅速行动,并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具体实施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及节点时限,实行“领导挂钩、靠前指挥,部门进点、全程跟踪,措施到位、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审批效率,主动靠前服务,实行绿色通道,并尽可能采取“捆绑审批”、“容缺预审”办法来抓好项目促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落实资金保障。一是鸾凤乡政府新增财力要优先保障大陂村美丽乡村建设需求。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三是是采取“政府补助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乡镇筹集一点、群众投入一点”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良性循环,加大社会资本引入力度,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

(四)加强宣传报道。鸾凤乡充分利用广播、会议、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宣传工具,及时宣传报道有关政策、工作动态,并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大力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及整治后的效果,使农民群众认识到整治活动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从而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报道好经验、好典型,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营造生态优美村庄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督查考核。建立月通报、季例会、半年总结、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按照市县要求于每月25日前上报项目进展情况表和书面汇报材料,内容应包括项目进展情况(包括本月工作内容、进展情况、年度累积进展情况、当前形象进度及下一节点工作计划)、进度报表、工作亮点、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同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每月2次督查、核查工作,及时跟踪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对因措施不力,工作主动作为不足,未能如期完成整治任务的村,将视情节轻重,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效能责任直至行政责任。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三

根据上级文件通知,我村南坑组被列为20__年省级中心村创建点,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加快我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上级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围绕“美居、美业、美游、美文”的创建要求,通过产业提升、旅游带动、文化挖掘、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等综合实施,体现出具有泾县地方新农村建设特色的风情韵味,使之成为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的基地,体现旅游胜地和展示新农村建设成就的窗口。

二、基本情况

泾县蔡村镇小康村地处__南深山腹地,泾县东部旅游生态环线内,全村现有968户,3023人,下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24.8平方公里,毛竹4500亩,青檀800亩,林业面积35000亩,其中省级公益林24000亩。本次创建点南坑组隶属泾县蔡村镇小康村,该中心村辖一个村民组,现有农户190户,623人,竹木加工企业1家(宣城宏宇竹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超市、政邮等办理点。当前,我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着力解决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千方百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村“两委”带领下紧紧围绕毛竹做文章,通过招商引资项目一个年产达5000万元以上企业落户小康村(宣城宏宇竹业有限责任公司)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00元,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村村民参加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积极开展参与推选“道德模范”、“好儿女、女婆媳、好夫妻”和“身边好人榜”评选活动,先来有3人被评为市、县级“身边好人榜”。

三、工作要求

为做好小康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规划先行。要科学编制全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建设规划,坚持规划的引领作用,始终把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作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导向和基础,做到先规划后实施,不规划不施工。

(二)整合资金。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要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按照部门分工责任,全面梳理全村的涉农支农项目,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制定出项目整合管理办法,将各类涉农支农项目优先安排到美丽乡村示范点,切实做到规范衔接、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真正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发动群众。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通过各项措施和奖惩办法,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切实发挥好居民的主体作用,大家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

四、创建目标

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有利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地域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建设成为泾县“美丽和谐”、“青清净静”的美丽新农村。

五、建设内容

(一)启动全村村域发展整体规划

(二)环境整治工程

00001.开展村组垃圾清理。全面治理生活垃圾,按30米半径配置垃圾桶,每户发放小垃圾桶,确保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00002.河沟渠塘环境整治。以生态理念治水,确保村内主河道保洁到位、无裸露垃圾。

00003.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和宣传教育,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增强农户文明卫生意识,自觉搞好和维护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做到卫生清洁、堆码整洁。

00004.建立长效管户机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对垃圾、绿化、亮化、公共设施维护等做到有人管理、有制度规定、有经费保障,优化保洁员队伍配置,拿出详细具体考核工作计划,设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发动群众参与保洁工作和监督工作。

(三)改水改厕工程

00001.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摸排中心村旱厕情况,建立台账,对人口较密集区新增旅游公厕,对无人居住不常用的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的进行拆除,确保中心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00002.确保安全饮水全覆盖。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新建区域集中蓄水池,扩大农户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00003.开展污水一体化处理。结合“三大——”部署,对中心村现有污水排放,采取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要求沿线采用整体式粪池、农户采用三格式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就地生态治理,对主干线新增dn600的雨污排水沟。

(四)道路基建工程

00001.道路户户通。对中心村范围内路网进行合理布局,其中主干道为月南路穿境而过,为水泥硬化路面,村内其它支路采用沙石路及石块路修复,确保所有村民道路畅通到户。

0000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省级中心村考核细则,优化村部为民服务中心,统筹合理布置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新增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实现宽带通村。

00003.打造精品景点。以传统手工业示范片为据点,打造特色旅游观光、旅游接待、沙滩休闲、引导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充分利用院墙、路灯牌等宣传阵地,围绕精品景点打造文化主题,营造文化氛围,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五)绿化亮化工程

00001.道路绿化提升。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以示范片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全村。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绿化以常绿树为主,起到除尘、降噪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对村部入口、健身广场、村民服务中心、集中居住点、街道两侧等公众场所进行美化升级,美化以乡土树种为主,打造村落亮点。

00002.庭院绿化提升。分户设计绿化,按照“大协调,小美观”的原则,对每户房前屋后推行“见缝插绿”和“见空建景”式绿化,拓展绿化发展空间,以果树、绿树为主,适当配以灌木花卉及绿化小苗,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状态。

00003.建设美丽菜园。拆除破瓜棚、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瓜棚,菜园内外清除杂柴草,统一制作竹式篱笆或防腐木栅栏。

00004.合理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按30米间距布置6米杆高太阳能路灯,对公共域安装太阳能宫廷灯,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指路、路名、村名等交通标识。

(六)产业发展

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发展,用农业发展来促进生态发展。以绿色休闲观光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扶持壮大茶文化产业、旅游观光产业,着力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坚持第一产业为主,大力创新第二产业。将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经营——农庄、漂流基地、花卉苗木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创新增收。,由此整体推进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

六、建设步骤

(一)规划编制阶段(20__年)

协调设计院进行现场踏勘,对村庄进行了详细调研,摸清找准村庄规划的重点及近期整治要求,确定规划思路,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并邀请镇领导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计划6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宣传启动阶段(20__年)

结合群众工作、扶贫走访,组织深入走访调研、全面征求意见和建议,对中心村建设内容、整治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召开村、组征求会议,制定建设实施工作计划。进行旱厕摸底,按程序先行进行完成改水改厕自主招标。(计划7月底前完成中心村建设实施工作计划报批和改水改厕议标程序)

(三)全面推进阶段(20__年)

全面展开“十一项”省级中心建设内容,按照铺排时序进度表,因地制宜,先难后易,进行改水改厕工程、环境整治工程、道路基建工程、亮化绿化工程,重点推进示范片的打造,全面开展村村道路、河道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引导村民逐步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计划12月底完成前“三大工程”建设任务)

(四)提升创新阶段(20__年)

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提炼经验,总结不足,编制材料。持续开展环境净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85%以上庭院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确保组不漏户,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品质。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四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旅游休闲目的地。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2、落实工作责任。各村(社区)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__发〔2012〕18号),按照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__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办法和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__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意见,制定20__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__特别是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主要任务

1.深入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加快推进省级20__年度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20__年三季度前完成建设任务。

2.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加快推进省级20__年度(第五批)18个中心村建设,20__年三季度前完成建设任务。全面启动省级20__年度(第六批)28个中心村建设,20__年三季度前完成建设任务。指导各乡镇选择若干个基础条件较好的省级中心村,高标准建设,精品化实施,打造4-5个亮点村。

3.扎实做好验收迎检和成果巩固工作。认真做好省级20__年度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省级20__年度(第五批)18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验收迎检工作。巩固提升已建中心村建设成效。

4.认真开展20__年建设点初评申报工作。按照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申报程序规定,依据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总体布局,认真做好全县20__年各类建设点的初评申报工作,并提前做好有关前期工作,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按时序、有梯次推进。

三、任务内容

(一)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

1.治脏。整治建成区道路、背街小巷、镇村结合部、集贸市场、河沟渠塘、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公共厕所、建筑工地和学校周边等区域环境卫生。

2.治乱。整治违法建设,整治建筑材料堆场、废品收购站等乱堆乱放行为,整治主次干道杆线和店招广告、过街横幅等乱批乱挂,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和占道摆摊、店外经营等现象。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结合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贯通和改善主干道。合理规划新建或改造集贸市场、停车场。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综合性文化设施和居民健身场所。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道路沿线、城镇出入口、空置地块等主要节点绿化。鼓励开发建设居民小区,提升乡镇品位。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可在“两治理一加强”的基础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境景观综合整治,保持乡镇特色风貌。

(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

1.垃圾处理。清理积年留存垃圾。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选择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工艺,推行卫生化的填埋、焚烧、堆肥、沼气处理和垃圾发电等方式。

2.饮水安全。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3.卫生改厕。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步伐,消除农村露天粪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5.道路畅通。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提高畅通水平。

6、污水处理。以分散处理为主,采用整体式粪池、三格式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就地生态治理。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工艺可靠的无动力、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处理,靠近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系统的村庄可以接入城镇系统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7.沟塘疏浚。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8.公共服务。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在有需要的地方,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提高宽带普及率。

9.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推广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10.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简易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四、保障措施

1.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倾注更大精力,投入更多心血,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经常亲自部署推动工作,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美丽乡村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县直有关责任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履行职责,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

2.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各乡(镇)要坚持规划先行,抓紧时间启动20__年度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评估,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以多样化为美,把挖掘乡村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中心村规划建设品位。

3.强化资金投入保障。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按照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的标准和每年5%的增幅安排县级财政专项资金,认真整合涉农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有关农村水、电、路、气、房、环境建设项目,强化项目支撑。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县级财政部门、美丽乡村办要统筹分配上级补助的专项资金和本级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省级中心村整治建设,重点投向公共性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4.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督查工作机制,将已经开展整治建设的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已建成的中心村管护情况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定期开展随机督查,或选择若干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对推进不力的督促整改落实。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指导各乡(镇)逐步建立乡(镇)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当付费、社会资助相结合的公共设施管护、卫生保洁经费分担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

5.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好”字系列评选、“星”号系列评比活动,推动农村乡风民风美起来,进一步展示美丽乡村新风新貌、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要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777